一、问题的提出
吉林省西部拥有大面积盐碱地草场、盐碱地耕地,天然草场植物种类较少,只有那些较抗盐碱的杂草生息,农作物以旱生态旱粮为主,盐碱化日趋加重,属人为所至,亦为环境恶化的报应。盐碱化如不得以妥善控制,势必严重制约当地农村、农业、农民的经济发展。
二、的形成
我省西部气候类型,有别于东部山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,热量资源充足、年降水量少、蒸发量大、风多风大,从土壤剖面A、B、C、D各层看,已形成了通透的毛管通道,水分蒸发畅通无阻,曾经往怀的“风吹草地见牛羊”已成过去,由于日照充足,地下水中含盐碱,植被较好水分走的是“蒸腾”道路,即:土壤水分,被植物吸收后,再经蒸腾拉力而蒸腾掉水分,植物或作物累积了盐碱水中的危害元素植物带走了盐分,土壤维持了生产能力。由于只注重了使用,未注重“保养”,草场形成秃斑或光秃,羊啃草根,缺少植被水分径直走了“蒸发”道路,没有植被,太阳直接辐射地面,积热升温而蒸发水分,钠、钙积存在表面,因此形成了我省的钠基盐碱土,钙基盐碱土,日积月累年复一年,盐碱越积越多,植被种类逐渐减少,严重的只能生长碱篷子,再严重者什么也不长,白花花一片。
三、盐碱地改良途径
重点应把握住三点:一是改现在的“蒸发为蒸腾”,恢复植被覆盖率,避免地表裸露,水分散失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;二是改被动的圈一些围栏休牧,为主动出击施肥养草;三是改良耕地,一改只注重收成获取为增施有机肥投入获取并重。
四、盐碱地目标
实现种植、养殖二元结构并重,宜草养草,割饲养牧,彻底改变散养放牧的局面,在农事耕作上以增加有机质投入、少耕为重点,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,增加有机质的投入。
五、改良的技术路线
实行盐碱地,要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有机结合,工程措施涉及到区域性总体布局与设计,一般由专业部门设计实施,生物措施就是要因地制宜开发、引进耐盐碱的小灌木树种,并与种植苜蓿类豆科养地作物相结合,在耕作措施上,以增加有机质投入为主要手段,缓解盐碱危害,据市场调研与生产实践看,投入有机质以千代田有机肥效果最佳,千代田有机肥属于全元素纯有机肥料,不含任何化学成分,有机质高达40%以上,并且充分腐殖化,依靠千代田有机肥中有机质的亲水性减少盐碱蒸发,作物腐殖质中的腐植酸、胡敏酸的稳定性,直接中和盐碱危害,并依靠千代田有机肥形成的大量有机胶体吸附盐碱离子,将盐碱离子吸附在植物或作物体内减少土壤中盐碱的积累,从而实现改良提高作物产量双重效益,进而逐步改善我省西部的生态环境,实现农业、牧业齐发展,再现科尔沁草原多姿多彩的原生态风貌。